添加收藏 / 设为首页
当前位置: 基层动态

践行“八思八问” 力促企业履约 追回百万赔偿守护合法权益

发布时间:2025-10-22 10:08:20



2023年1月,一场惨烈的交通事故,彻底改变了户某的人生轨迹。某外卖公司员工于某(持C1驾照驾驶机动车范畴的外卖三轮车,准驾不符)在送餐途中,因驾驶时看手机、未按规范操作,将站在路边的户某撞倒。事故后,于某还擅自移动肇事车辆,最终被交警部门认定负全责。

这场事故让户某遭遇重创:先后在双鸭山市人民医院、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25天,诊断出闭合性颅脑损伤中型、多发性大脑挫裂伤、顶骨骨折等严重病症。经过治疗,户某最终落下了生活不能自理的后遗症,日常起居全靠家人照料,家庭不仅要承担巨额后续治疗费,还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,陷入双重困境。

历经诉讼,集贤县法院依法作出判决: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(某外卖公司的雇主责任险承保方)赔偿40万元;于某所在的公司,作为用工主体需赔偿231.3万余元,扣除保险赔偿与于某垫付的1000元后,仍需支付191.2万余元。然而,判决生效后,某外卖公司的191.2 万余元赔偿款却迟迟未足额履行,看着卧床不能自理的户某和日益拮据的家境,家人只能抱着最后希望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。

面对这起案件,执行法官并未简单就案办案,而是以“八思八问”为指引,围绕案件处理方案展开思考:户某现急需资金用于康复治疗和护理,按照执行程序查封、处置企业财产,是否会耽误治疗?若简单采取查封、冻结等强制措施,以企业当前经济状况,判决恐难执行,原告权益无法真正落地,还可能导致企业“断供”,最终损害户某的长远权益。

为找到“护弱者”与“保企业”的平衡点,执行法官多次主动约谈公司负责人,既严肃释法:“于某是在为公司工作期间肇事,公司需承担用工主体责任,拒不履行生效判决不仅会被列入失信名单,还可能面临财产查封,影响企业信誉与经营”;又耐心共情:“户某现在不能自理,一家人就等着这笔钱救命,企业若能主动履约,既是承担社会责任,也是维护自身形象”。同时,法官还向户某家人及时反馈执行进展,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,让这个困境家庭感受到司法的温度。

经过多轮沟通协调,某外卖公司最终认识到自身责任,于2024年2月23日与户某家人达成和解协议:由某外卖公司分阶段履行191.2 万余元赔偿款,先支付部分款项缓解燃眉之急,剩余款项按每月2万元的标准持续支付,直至全部结清。截至目前,某外卖公司已累计支付赔偿款约60万元,后续每月2万元的赔偿款均按时到账,从未出现拖延。案件的完美解决正是集贤县法院以人为本,厚植“八思八问”理念,主动、积极地去化解矛盾的生动实践,集贤县法院将以更精细、更贴心的司法服务化解矛盾,定分止争,最大限度实现案结事了人和。


关闭窗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