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官办的不仅是案件
更是别人的人生
用“小案件”讲好“大道理”
从“小切口”释放“大能量”
感受法官办案背后的故事
倾听法官办案中的所思所感
今天
让我们一起走进七星人民法庭
倾听副庭长汪新宇的故事
七星人民法庭副庭长 汪新宇
调解是化解基层矛盾的“金钥匙”,对于涉及熟人、同事关系的纠纷,调解能更有效地修复关系、降低对抗、实现案结事了人和。一万元赔偿款,了结的不仅是一起官司,更化解了两个工友间的心结,修复了受损的同事情谊,彰显了司法在化解基层矛盾、促进社会和谐中的温度与力量。
张某和王某是在某煤矿工作多年的工友,一次井下作业时,因工作安排起了争执,双方互不相让,言语激烈,最终情绪失控扭打在一起。经公安机关处理,两人均被处以行政拘留和罚款。张某在冲突中小拇指骨折,治疗花费4000余元。虽然行政处罚已了结,但张某认为身体损伤和经济损失理应由王某承担,遂一纸诉状递至法院,要求王某赔偿包括医疗费、误工费在内的各项损失,并申请对误工期、护理期、营养期进行司法鉴定,索赔金额远超万元。
“他还敢告我?还要鉴定?没门!”得知自己成为被告的王某重重地挂断了电话,让这起看似普通的健康权纠纷案件蒙上了一层阴影。
仔细翻阅案卷,一个念头悄然萌生:双方本是同矿共饮水的工友,一场言语冲突升级为拳脚相向,如今又对簿公堂,这起纠纷,是否真有必要沿着鉴定、举证、质证、判决的漫长程序按部就班地走下去?
“法官,我要求看一下原告的住院病历,我需要确认一下他住院治疗是不是针对打架时候的伤情。”王某主动打来的电话让我看到了转机,与他约好时间后,我又将原告约到法庭,让二人一同直面问题。
双方坐在我面前时,空气里还残留着矿井深处特有的尘灰气味。张某的手指动作仍显僵硬生涩,王某则始终低着头查看病历。在双方的沉默中,我以“工友情”这一纽带为突破口:“大家在一个矿上,井上井下互相照应这么多年,抬头不见低头见。真为了这点事闹得老死不相往来,甚至强制执行撕破脸,值得吗?有没有可能各退一步,把这页翻过去?”
王某此时表示自己也不是不愿意赔偿,只是对于赔偿的数额心里没底,自己的经济条件也有限。见王某的态度有所松动,我又为张某算了一笔明白账:司法鉴定程序启动,费用至少数千元,时间需月余等待。即便结果支持你的主张,根据公安机关的处理结果,你们双方均有过错,你自己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,最终到手的赔偿款,是否真能大幅超出被告此刻愿意支付的数额?其中的时间、金钱成本,还有等待结果期间内心的煎熬和拉扯,都需要仔细掂量。张某听后也表示可以协商具体的赔偿数额,在此情况下我适时提出一个折中方案:王某一次性支付张某一定数额赔偿款,张某放弃鉴定申请,彻底了结纠纷。
张某考虑到工友关系和实际执行可能,王某也认识到自身责任和继续诉讼的成本风险,双方最终接受了我的建议。王某向张某支付赔偿款人民币一万元整,张某则自愿放弃其他诉讼请求及鉴定申请,双方握手言和。一场可能旷日持久、加深积怨的纠纷,在多番调解下,以最和谐的方式圆满解决。